【行业动态】国家版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广东照单全收!各地市、医疗机构可自行增补

发布时间:2019-11-04 03:53:02

821日,广东省卫健委发布通知,将国家版20个品种全部纳入广东省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并明确各地市、各医疗机构可自行增补。

通知对未纳入目录的其它药品,也明确要严格按处方管理规定,加强处方点评和审核。此外,与国家版的通知一样,也强调了非中医类别医师需经过学习与考核后,方可开具中成药处方。

国家版20个品种全部纳入广东省重点监控目录,各地市、各医疗机构可自行增补

通知明确,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全部纳入广东省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在国家和省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的基础上,根据辖区内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测情况和重点药品监控目录制定情况,增补形成本市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并于2019830日前报省卫生健康委备案。

各医疗机构在属地市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的基础上,增补形成本医疗机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

未纳入目录的其它药品,严格落实处方管理办法等规定

对未纳入目录的其它药品,要严格落实《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疾病诊疗规范指南、药品适应症和相应处方权限,合理选择药品开具处方,加强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

如出现无特殊原因使用量异常增长、无指征、超剂量使用等问题,要加强监测预警并查找原因,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非中医类别医师需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具中成药处方

中医类别医师应当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等,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开具中药处方。其它类别的医师,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学专业学历或学位的,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2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总学时数不少于85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或者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有关规定跟师学习中医满3年并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既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开具中药饮片处方。

各省有自行调节重点监控目录的权限

在今年7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首次公布共涉及20个品种的《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后,多个省市积极响应号召,江西、内蒙古、青岛等地已经落实国家卫健委要求,制定并公布了重点监控目录。

从各地发布的目录来看,对于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各省市有自行调节的权限,这意味着各省目录存在一定的可调整性和腾挪空间,20个品种目录并非铁板一块,这将给很多市场带来一些机会。

从此前内蒙及青岛公布的目录中分析,医药云端工作室认为,进入国家版目录中,并不意味会进入到地方版目录,没有进入国家版目录中,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进入地方版目录。

这反应出重点监目录存在不确定性,与国家医保目录类似,进入国家版医保目录的是纳入省级医保目录的,但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由省级调整的权限。

而从兴安盟的重点监控政策及实际实施结果来看,不仅分类限制使用50个品种,并且停用了55个辅助用药,意味着在落实国家卫健委文件精神上,地区一级的卫生健康部门有更大的抑制辅助用药的冲动。

值得思考的是,国家卫健委已经不再使用“辅助用药”的名称来管理此类药品,但在地方上,辅助用药的管理痕迹依旧。而在三级公立医院考核办法中,辅助用药占比的考核指标依然在其中。

另外,在近期青岛下发的同类文件中,要“严格落实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权限”,但文件显示,“对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仅限中药类别医师具有处方权限”,这是否意味着青岛仅限制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处方权,中成药其他剂型,比如常见的胶囊、片剂等口服品种不在限制之列?

可以想像,在后续各省、区、市、各医院的层层落实及出台的目录中,各种令人不解,甚至超越预期的政策仍将会不断浮出水面,挑战业界的神经。

医药云端工作室  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