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互联网将为居民看病提供更多便利!6月14日,广东省政府印发《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提出10项主要任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完善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发展“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发展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技术等。多位医疗专家、企业代表点赞《行动计划》的出台,有专家表示,这将进一步在政策上破解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中的阻碍,或将促进广东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中出现爆发性发展。
亮点1
常见病慢性病允许在线复诊、开处方
根据《行动计划》,广东将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允许医疗机构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允许注册或者备案的执业医师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允许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
此外,今年“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率先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到2020年,三甲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事实上,广东在“互联网医院”上已有多年探索。2014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网络医院获广东省卫计委批复,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主管部门批复的网络医院。该网络医院以医院为主导,由一家企业提供平台技术,在全省药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站等广泛布点,患者在这些点视频问诊医生,医生开具电子处方后,患者在药店等现场拿药。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观明介绍,目前该网络医院的医生包括该院各科室和各县区分院专职的242名医生,加上530名兼职医生,医生助理近300人,通过4年发展,到今年4月,共为839万余名群众提供网络诊疗、咨询服务,开具电子处方763万余张。
李观明表示,广东“互联网+医疗”一直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此次政策的出台,“非常好,也很及时,政策非常实在,都是互联网医疗发展中的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李观明认为,《行动计划》将进一步在政策上破解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中的阻碍,或将促进广东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中出现爆发性发展。
健客CEO谢方敏认为,无论哪种互联网医院发展模式,都离不开现行医疗机构政策许可的门槛和约束。在互联网医院探索发展的道路上,“政府牌照是最重要的一环。”谢方敏表示,该企业在广州也收购了一家医院,接下来,希望能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广州试点建一家健客的互联网医院。
亮点2
互联网基本医疗服务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
《行动计划》也提出,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价格及医保支付政策。按照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时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对基于互联网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属基本医疗服务的,按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执行,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竞争较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完善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全面实现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加快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对接整合,实现医疗保障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联通共享。运用医疗大数据,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审核,严格医疗行为和费用监管。
李观明说,医保支付一直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全国性难题。这次《行动计划》的出台,“把互联网医疗发展中的症结全都摸准了,对症下药,开出了处方。”
“医保支付一直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壁垒之一,也是影响整个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作为互联网医疗从业者,我们对医保支付的放开,期待已久。”谢方敏说,对基本医疗服务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于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这无异于一剂强心针,这也充分说明,广东在互联网+医药健康方面,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
谢方敏分析,一方面,目前的医疗体系还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求医问药需求,人民群众渴求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满足健康需求;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行业也正需要政策的鼓励和扶持,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效率高质量优的医疗服务。
亮点3
支持企业药店等参与处方流转、药品配送
在药品上,《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广州地区药品采购平台建设进度,尽快形成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和广州、深圳药品采购平台良性竞争机制。推广处方流转平台,发展配送中心,支持医院、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药店、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处方流转、药品物流配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提供审方、合理用药咨询和精简处方等社会化药事服务。
推广智慧药房,鼓励医院处方外配、信息共享,改造传统药品保障流程,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药事服务。
对于处方外流,早在2017年5月份,国务院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曾明确提出:医疗机构不得限制处方外流,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谢方敏认为,如果处方一直局限在医院内,对于老百姓购药确实不够方便。现有医疗机构资源有限,也无法承载日益增长的慢病病人复购药品的需求,“取消药品加成后,老百姓购药成本明显下降,如果能进一步推广处方流转,无异于又是一大进步。”
李观明认为,从长远来说,处方外流对医院来说是好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药师解脱出来,不再是拿药发药,进行简单的机械工作,而是更好地做好药事管理,进行临床药学、临床药理等更高层次的研究。
亮点4
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
《行动计划》注重医疗大数据建设,提出加快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数字政府”统一身份认证、政务云、大数据等公共支撑平台,集约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公用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健全医院信息平台功能,规范数据采集,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依托三甲医院建设县级医院远程医疗平台,到2018年底,实现20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与56家县人民医院的信息联接,提供远程诊疗、远程病理检查、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服务。
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刘启德回忆,曾到基层医院调研,患者的病历资料需要一本本掏出来,既费时也费力。而“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的建立,将可以极大地解放医务人力,为居民就诊提供更多便利。
李观明表示,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可以促进广东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全方位提高基层的诊疗水平,落实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互联网+是非常好的手段和工具,像是紧密的纽带把医联体内的医院连接起来。”
亮点5
人工智能技术覆盖至县、镇和社区
此次《行动计划》对人工智能也倾注了不少笔墨,明确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技术。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研究院,推进大数据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和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加强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转化和应用,全力推动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抢占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制高点。
到2020年,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技术基本覆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刘启德认为,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将会成为医生的重要“助手”。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做一些精细、复杂的手术;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可做辅助诊断,避免人的主观因素。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教授谢志认为,医疗人工智能需要背后医疗大数据的支撑,但目前高质量医疗数据获取困难,医院间信息不对接,缺乏不同平台来源数据。“医疗A I是必然的方向,将会对医疗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路还很长,大家要有足够投入和耐心。”
此外,《行动计划》还明确提出以下这些“互联网+医疗健康”任务:
●创新“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
完善居民医疗健康信息,加强居民医疗健康信息管理,实现居民医疗健康信息一人一档、连续记录、动态更新、共享共用,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
鼓励发展网约护理、网约家庭医生、网约家庭药师等服务,为居民在线提供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延伸处方、健康管理等服务。
●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人才培养
鼓励高等院校成立专门院系、开设相关专业、健全相关学科建设,多层次培养各类“互联网+医疗健康”人才。
大力引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专门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
南方都市报 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