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就在五一小长假前夕,国务院给包括药品零售企业在内的医药行业发了一个大大的节日礼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总方向有三:一、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二、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三、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
我们来看看文件带来的几大变化,是如何影响到医疗器械行业的。
文件首先明确,实体医院可以发展互联网医院,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在线复诊,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
这也就意味着,今后互联网医院必将大爆发,全国遍地都是。医疗器械企业,该如何与互联网医院展开合作?
文件鼓励医联体内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而且要覆盖全国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
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将让基层医疗机构留下病人,减少向上转诊断,增加基层医疗的服务项目,心电、影像医疗设备的投放在终端医疗机构的投放、布局,则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件提出加强老年慢性病在线服务管理,鼓励利用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
健康可穿戴设备作为一个新的商品类别,被列为了医疗器械,本次发文,可以说是明确了健康可穿戴设备两个重点的发展方向:老人护理及孕妇监测设备。谁能率先领航?
文件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等。还支持医学检验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疾病预防、检验检测等医疗健康服务。
“大数据+人工智能”是医疗发展的方向,而数字化医疗设备渗入到医院各个科室,特别是医疗机器人,已经出现了达芬奇这样能够开展较为复杂手术的,各类新产的各大型医疗设备,基本上也都向数字化、智能化快速靠拢。
其实,早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对互联网+的发展目标时,就曾指出:要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目标是到2025年 “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
处方外流大放开
在健全服务体系中特别提及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探索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促进药品网络销售和医疗物流配送等规范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大家知道,影响处方外流进度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三,第一就是一个全国性的处方信息共享平台,第二是将零售药店纳入医保统筹,第三是与基层医疗机构享受同等报销政策。
现在可以看到,在全国各地以电子处方为切入的处方外流试点遍地开花之际,《意见》的出台可谓是一锤定音,处方共享已经近在咫尺,处方外流越来越近!
而从近期四大A股上市连锁的年报及季报信息来看,均已纷纷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并积极布局医院周边店、DTP药房等。
可以预见,在医院零加成、医保控费以及零售药店分级管理等组合拳推进的背景下,零售药店或将迎来“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在医药分开的预期下,跑马圈地进一步加快,强者恒强。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必将加速扩张,行业集中度短时间内将会有较大提升,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另一方面,行业洗牌加速。对于诸多管理不规范、经营不善的零售药店,将会加速淘汰出局,要么主动退出,要么主动抱上“大腿”。
对于全国45万家药店而言,这一从天而降的历史性利好,能否抓住,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你的药店,做好准备了么?
2018-04-28 59医疗器械网 第一药店财智